首页>>科研成果>>计划项目

和谐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2009-07-07  

 项目负责人:湖南大学  陈黎明

(项目编号:2006B13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内涵,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十七大报告更是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大会的主题,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的时代意义。

评价与监测是管理目标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为科学、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和谐社会构建总体情况,监测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掌握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绩和存在哪些不足,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参考,使和谐社会建设落到实处、取得成效,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社会和谐度进行实际评价。

一、和谐社会评价指标及指标体系

和谐社会是一个复合的系统,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本项目根据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按照选取指标和构建指标体系的有关原则,选取了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4个方面18个评价指标并确定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如表1所示。

 

二、社会和谐度综合评价

(一)指标的无量纲化

第一步,确定各个指标的“优”“劣”上下限。本项目根据所选的18个指标的属性和200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原始数据确定它们的上下限及适度区间如表2所示。

第二步,确定各个指标的模糊隶属度函数类型。在模糊数学中,常把某事物隶属于某一标准的程度,用[01]区间内的一个实数来表示,“0”表示完全不隶属,“1”表示完全隶属。模糊隶属度函数描述从隶属到不隶属这一渐变过程,可分为直线型、折线型和曲线型三种类型,本项目选择比较容易的直线型。

第三步,模糊变换。将各指标的实际数值代入其相应的模糊隶属度函数,求得隶属度值。隶属度值界于01之间,它已经消除了量纲的影响,因此具有可比性。但01之间的数值不符合人们差异比较方面的百分制习惯,为此,将各个隶属度值乘以100,即:

为该指标的标准化值。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和谐社会综合评价中如何确定指标权重至关重要。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相关矩阵的内部依赖关系出发,根据数据之间相关性大小把原始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内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低),这样,在尽量减少信息损失的前提下,从众多指标中提取出少量不相关的指标,然后再根据方差贡献率的大小来确定权重(方差贡献率越大,所应赋予的权重也越大),避免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利用2006年原始数据,首先将人口自然增长率、15岁以上文盲人口比重、恩格尔系数(城镇)、恩格尔系数(农村)、每万人医生数、预期寿命这六个三级指标用因子分析法综合成一个指标——人口和谐度。再进行相关系数分析Bartlett's球状检验(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和指标无量纲化以后作因子分析,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期寿命、15岁以上文盲人口比重、恩格尔系数(城镇)、恩格尔系数(农村)、每万人医生数在人口因子上载荷分别为0.7730.8220.7900.7170.8690.729。对(0.7730.8220.7900.7170.8690.729)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三级指标在其二级指标上的权重集=(0.1640.1750.1680.1530.1850.155)。同理,我们把其他三级指标分别综合成经济和谐度、社会和谐度和环境和谐度。

接下来,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得出各因子的因子得分,并再次进行因子提取,得到人口和谐度、经济和谐度、社会和谐度、环境和谐度在社会总和谐度上的载荷分别为0.8840.9420.9690.365,对(0.8840.9420.9690.365)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上的权重集A=(0.2800.2980.3070.115),如表4所示。

表4  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在各评语上的隶属度

(三)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思想是:由于许多事情的边界并不十分明显,评价时很难将其归于某个类别,于是先对单个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再对所有因素进行综合模糊评价,防止遗漏重要统计信息和信息的中途损失,有助于解决用“是”或“否”这样的确定性评价带来的对客观真实的偏离。

三、基本结论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社会总和谐度为3.3543,表明我国社会总和谐度还处于一般和较高之间,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仍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和谐社会建设:

(一)人口因素

我国人口和谐度为3.5266,表明人口状况相对较好,但也有喜有忧。第一,人口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中等及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落后15年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30年以上,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远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口的综合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第二,卫生投入特别是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但仍然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卫生系统存在着严重的效率和公平问题。第三,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人口出生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再生产实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三低”格局,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但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与此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人们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总抚养比增加。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把开展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普及教育、消除贫困、完善社会保障、改革卫生医疗体制紧密结合起来,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综合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以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二)经济因素

我国经济和谐度为3.4104,表明经济生活中也存在不和谐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我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四,但人均GDP却排在百名之后。与此同时,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低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三大产业的比重失衡,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不协调,总体上经济增长方式并未实现根本转变,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格局还在继续。此外,我国经济增长潜力不足,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过低,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较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只相当于低收入国家水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以改革为动力,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加快发展服务业;继续扩大内需,保持供需动态平衡;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大力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以经济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三)社会因素

我国社会和谐度为3.1630,表明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首先,这几年农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仍在继续扩大,成为当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其次,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但社会保障发展滞后,社会保险覆盖率低。中国的社保制度是目前世界上覆盖面最小的,五项基本保险覆盖率只有10%20%之间,这意味着对绝大多数就业人口来说是不公平的。第三,全国就业总量稳步增长,新增就业人数继续增加,但城镇失业问题依然非常严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首要社会经济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应从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入手,完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健全和规范社会组织,使社会组织成为政府与分散的个人之间的中介,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创造就业机会、提供社会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调整收入分配体制,缩小贫富差距;调整社会结构,改革户籍制度打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之间的壁垒,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社会全面进步促进社会和谐。

(四)环境因素

我国环境和谐度为3.3029,表明人与自然的相处还不够和谐。首先,环境资源问题对经济发展已造成严重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猛,但是我国单位GDP能耗比发达国家平均高40%,产生的污染是他们的几十倍。其次,环境问题对社会稳定形成严峻挑战。我国目前有1/4的人口饮用水质量不合格,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受到污染的空气。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快速递增趋势。第三,环境问题引发国际压力。目前,我国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前列。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着我国国际形象。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我国环境问题的形成,除了经济学根源,还有思想文化根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文化体系建设,制订战略发展目标,完善各项制度机制,以环境友好促进社会和谐。

 



欢迎来到中国统计学会 中国统计科学研究网!
版权所有:中国统计学会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不得转载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 邮政编码:100826 电子邮箱:yjsinfo@stats.gov.cn